聖誕節的問題 – 異教與否?

我一直對聖誕節的問題沒有很公開的發言過,因為我這個人原本對聖誕節的問題不是很想理會。我會在這裡發表我對聖誕節的看法,是希望福音全球化的阻礙可以滅少。如何正確的看外國文化的問題,是福音全球化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剛好在12月25日這天,才開始寫這篇文章,似乎有點太晚。每當到這一段時間,教會就會出現很多反聖誕節的宣傳。這在華人文化,如中國、台灣等的環境當中,不過聖誕節當然是很容易的。但今天我們強調福音要全球化,就不能什麼都只用華人文化的眼光放眼世界,而是要了解正在發生什麼事,再做出判斷。

有關聖誕節是12月25日的來源,我主要參照《聖經考古評鑑》這學術網站的資料,因為看了不同的資料,我認為這資料是目前有關聖誕節整理的較完整、中立的資料。

聖誕節與太陽神無關

將聖誕節12月25日與羅馬太陽神的節日(剛好同月同日)做連結,是很受歡迎的說法。真耶穌教會也是因為這樣而反對過聖誕節,認為這與異教崇拜有關。但學者研究這段歷史以及反思過去的盲點後,不認為這與太陽神的生日有關,也不認為與任何異教風俗有關,而是基督教在早期開始對耶穌的人性的肉體出生的日子好奇,而以沒什麼根據的推論猜出來的。

會這麼認為,是因為歷史上並不支持太陽神生日來源的說法。原因有幾項:

  1. 早期教會所有討論到耶穌誕生可能的日期,都沒有提到任何異教的事,而只有基督教信仰內的討論。
  2. 早期教父的文獻甚至會諷刺羅馬帝國異教的節慶、神祇的生日等,怎麼會又認同他們的太陽神而認為太陽神的生日就是基督的生日?
  3. 最早討論到聖誕節可能的節日的文獻是教父亞歷山太的革利免(150~215 C.E.),他只提到不同人提議的日期,卻根本沒提到12月25日。這代表對耶穌降生的問題,當時的教會並沒有考量到「太陽神」的問題。
  4. 後來12月25日的日期開始被一部份教會的人接受為聖誕節後,歷史上可追溯基督教最早慶祝聖誕節的日期,約250~300 C.E.。當時基督教仍很強調與異教風俗的分離,尤其在303~312 C.E.基督教被嚴重逼迫時,更是強調與世俗分開。
  5. 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合法化,是313 C.E.的事情,但早在這時之前,12月25日的聖誕節就已被接受並慶祝。君士坦丁常被說成是將羅馬太陽神12月25日的生日定為基督誕生的日子的罪魁禍首,但實際的歷史卻不支持這說法。

其他的文獻,如’2003.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The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Second Edition.” Gale Group’,也提到聖誕節的日期的討論早於羅馬皇帝Aurelian在西元274定出太陽神生日為12月25日的日期

Sextus Julius Africanus, writing prior to 221, placed the dates of the annunciationand of the passion of Christ on March 25, which would point to a December 25 birth date.”
(試譯:)「Sextus Julius Africanus在早於西元221年的文獻中,將天使報喜(馬利亞懷耶穌的日子)與基督受難日列在3月25日,也就是指誕生日會在12月25日。」

將3月25日受難日定為天使報喜日(耶穌受懷胎的日子),始於愛任紐(西元140-202年),特土良(西元160-220年)也以一樣的觀念提到天使報喜日與受難日是同一日。這些資料都顯示12月25日被認為是聖誕節的看法,早於太陽神教定出太陽神的生日。12月25日聖誕節日節的設立,與太陽神教無關。

但之後的聖誕節,尤其是君士坦丁後的聖誕節,就很可能有異教的風俗引入。基督教成國教或有政治的干涉,是很重要的分隔點,因為在這之前的基督徒是真心來信主(受異教的影響較低),而在成國教之後的基督教,有很多不是自願真心來信主的,而是因應國家要求成為名義上的「基督徒」的。這樣的基督徒,無法放開異教風俗或迷信,而將異教迷信引入基督教,是很有可能的。天主教百科全書寫:

“The earliest mention of the Nativity of Christ on December 25 can be found in the Chronograph of Philocalus, a Roman almanac whose source material can be dated to 336.”
(試譯:)「在12月25日最早提到基督的誕生,可以在Philocalus曆找到,其資料來源是可追溯至西元336年的羅馬曆書。」
(2003.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The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Second Edition.” Gale Group.)

可見在這之後,聖誕節慶開始被認為是官方節日,而由我的朋友Monica Augustine Chen在2018年12月27日所分享的資料,寫:

『「…聖誕節的慶祝最早出現於西方的羅馬,時為主後三三六年;隨後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約在三七九年,將節慶引進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此後,聖誕節逐漸在各地流行;然而,此時亦有一些城市如耶路撒冷等,要到六世紀才認許聖誕節的慶祝」(吳國傑,《溯源追本:基督教會古今巡覽》,基道出版社,2007年,頁74)』

當然,這是以直接記載到「聖誕節慶」的文獻所提供的資料,但從上下文、背景分析等的研究,Andrew McGowan證明在基督教慶祝聖誕節,早於西元336年(我指有慶祝的活動,不只是討論聖誕節的日期)。西元336年可能是聖誕節被認為是官方節日的一個時間點。也就是說,我認為我們看這個節慶是否有受到異教影響,西元336年的劃分點是很重要的。在這之前的基督教,受異教影響較少,其聖誕節的討論與內容是與太陽神教無關的。這才是較原始的聖誕節。

所以聖誕節12月25日是如何被定出來的呢?

聖誕節的來源 – 較符合歷史的觀點

早期基督教,事實上是很沒有根據的相信「基督死的日子與他受懷胎的日子是同一天」為出發點,這沒根據的信仰,應當是早期教父愛任紐(130-202 C.E.)發明出來,推論出12月25日的。事實上,當時以這種算法用兩種不同曆法所得出的聖誕節日期是不同的,因此至今聖誕節仍分為兩大派:西方教會(天主教與新教/基督教)的12月25日,以及東正教(東方教會)的1月6日。

12月25日是用猶太人的曆法來看耶穌死在十架上的日子推算出來的。基督死在十架上的日子在猶太曆是Nisan月的第14日,也就是羅馬曆法的3月25日。因此他們認為馬利亞懷耶穌也是羅馬曆法的3月25日,而在九個月後耶穌誕生,就是12月25日。如此,現代的聖誕節日子就推算出來了。

而東正教的1月6日,是東方教會用他們希臘曆法來看,認為是春季的第一個月的第14日,也就是現今曆法的4月6日。因此他們認為耶穌死在十架上的日子是4月6日,所以馬利亞懷耶穌的日子也是4月6日,而在九個月後耶穌誕生,所以1月6日就是現代東正教的聖誕節了。

君士坦丁將基督教合法化,並定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後,東方教會在早期文獻中所表達的顧慮不是12月25日來自於太陽神教或異教,而是除了他們已將1月6日定為聖誕節的節日以外,他們該如何接納12月25日也成為聖誕節?

換句話說,12月25日的來源並不是異教的影響,反而比較是猶太教的逾越節日的影響,而使基督教定出這日為耶穌的誕生的。從早期教會的討論中就可看出,聖誕節日源自於教會內部的討論與推論,連東正教眼看12月25日被政府定為耶穌的生日時,所顧慮的不是異教的影響,而是如何包容兩個不同的教會傳統。

我們當如何看聖誕節?

Monica Augustine Chen在臉書上有很好的分享。事實上,看聖經所記載的聖誕節,除了天使歡呼以外,對馬利亞和約瑟還有耶穌來說,這誕生所造成的苦難多過於值得慶祝的事。他們在顧的嬰孩,將來是全人類的救主,撒旦不會坐視不管,而用盡方法阻止這一切。對我們來說,耶穌受歧視、生在弱勢家庭裡,他長大後又特別關懷弱勢族群,所以Monica Augustine Chen認為,這日當是我們去關懷弱勢族群的一天。

要過商業化的聖誕節,是否可以?在我而言,商業化的節日,剛好是省錢的好日子!有需要買什麼東西,有個商業化的節日是很方便的。因此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有一些甚至會挑農曆中最糟的日子為結婚的大喜之日,因為不需要在那天與其他人搶婚宴的場所,而對我們來說,這也不過是個與其他日子沒什麼兩樣的一天。因此我們是趁著世俗的傳統節日,可以更方便的完成我們所需要做的事。

對於住在外國的同靈來說,這日是他們可以好好休息的年節。與我們過農曆年有何不同?了解了聖誕節的由來,我甚至會認為華人文化的農曆年才是基督徒該警愓的,因為當今的農曆年仍有很多異教、迷信的傳統風俗在裡面。只是我們太過於習慣而不在乎了(如有時會辦的「圍爐」聚會、在會堂領紅包、壓歲錢等教會內也可見的傳統,這些卻都源自迷信風俗)。若我們以拿我們反聖誕節同樣的標準來看台灣教會自己在華人節期時做的事,那我們台灣該被責備的更多。可是我們卻不理會自己在做的事,而一直責備自己身在局外的西方文化,卻也沒真的懂他們這文化的來源,用了錯誤的歷史來指責人。

換句話說,「慶祝」聖誕節並沒有什麼,因為它的來源並沒有異教影響,也沒什麼迷信的成份,只有沒根據卻被接受的推論。「不慶祝」聖誕節也沒有什麼。這不過是與平常沒差別的一天,只是在現代而言,多了很多佈置以及商業活動。事實上,對現代大多的西方人來說,聖誕節已經不是用來紀念耶穌的降生,也根本沒有宗教意涵。「聖誕節」在現代已成為了「家人團圓」、「歡樂」、「佈置家裡」、以及「購物」的代名詞。因此台灣教會跟外國人說「不可守聖誕節」,他們的反應是:為什麼不能與家人團圓?(見以下見證)「守聖誕節」在現代文化,早已沒有宗教內容,而只是「放假、團圓、歡樂」的文化語言。

要「慶祝」與「不慶祝」,只要留意以下我提出聖誕節要留意的問題(主要是聖誕老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沒什麼。但若慶祝了聖誕節,我也希望能提醒信徒,不要忘了聖誕節的意義:耶穌以肉身來到世界上的日子,成為救主。若要慶祝聖誕節,也別忘了提醒孩子與自己:無論我們做什麼,都要眼望耶穌(羅十四1-12)。

聖誕節的文化中,有什麼真的不可以?

聖誕節的文化中,有些還真的是信仰上不可行的事。第一要討論的,聖誕樹的問題。

聖誕樹的由來說法粉紜。有來自異教的、有基督教自己發明出來的說法。因此我們要查考的是,現今的聖誕樹的意義是什麼,而不是堅持追溯那對現代人來說已沒有意義的歷史由來。若什麼都要追溯到對現代人已沒意義的風俗由來,台灣教會現今做的,須要禁止、責備的事,遠遠多過於在西方文化生活的真耶穌教會。

聖誕樹與上面的裝飾在當今的意思如下:

  • 聖誕樹:生命與光
  • 星星:伯立恆在耶穌誕生時出現的那顆星
  • 鈴噹:將迷失的羊叫回來的聲音
  • 蠟燭:基督的光
  • 蝴碟節:基督徒對神的專情
  • 勾子形糖:代表牧羊人的仗,領回迷失的羊
  • 等等

事實上,聖誕樹本身在現代文化裡已不具備有異教迷信的成份,也沒人在在拜聖誕樹,而只是將樹佈置的漂亮當成興趣或家人相處的時光。我個人認為有聖誕樹並不影響信仰。現代的聖誕樹所象徵的,都是基督教信仰的內容,有如十字架代表基督教、中世紀的宗教畫像有很多象徵聖經內容的意涵等。 這已成為一個文化語言的表達,並沒有什麼。

聖誕老公公可以嗎?

聖誕老公公一開始只是個聖徒的愛心作為,如今卻反向發展成迷信的神話故事,因此對於基督徒來說是不可以的。聖誕老人對於信仰的發展也沒有幫助,反而只幫助孩童相信還有個有超能力的「神化之人」會在聖誕夜送禮物,不但使他們迷信,還使他們將希望與期望寄拖在一個不存在的人物上,而不是耶穌。這使得小孩學習愛聖誕老人,而不是學習愛耶穌。

聖誕老公公這部份的內容,我個人認為沒有在我們信仰上有立足的地方,甚至只有負面的影響。基督徒應當將這部份移除。

萬聖節的問題?

這篇主要是討論聖誕節的問題,所以不會提供萬聖節更豐富的資料,而以簡短的方式討論。萬聖節一開始是天主教在慶祝已故的聖徒用的,但聖經沒有要我們如此做。而萬聖節與死人靈魂、鬼門大開等類似華人的鬼節的內容也有相關。這些異教迷信之背景,至今仍適用於萬聖節。

今日的萬聖節,甚至與原本就已有偏差的天主教提倡的萬聖節相差很大,只剩異教迷信之風。因此萬聖節是不允許的。

聖誕節代表著我們的態度

聖誕節的問題,在真耶穌教會而言其實不只是聖誕節的問題而已,而是我們看外國文化的態度。我們應當往福音全球化發展,不是只有地理上達到國際化,而是信徒的組成也真正的國際化(有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人)。西方文化的問題(萬聖節、聖誕老公公)還算是很單純的。在東南亞、甚至非洲等國家,文化中有的異教背景會更複雜。事實上,華人文化就是個頗複雜的問題了,只是台灣教會太過於慣這些文化而沒有一一評估深思這些問題。

我們在台灣所做的,有些來自異教與迷信(如常見的紅包、以「雞年」(中國占星學)來從「雞」這動物領會聖經的道理等)。但我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將這些事看做異教或迷信之事,對我們來說已沒有這些意涵。我們有因著做這些事而認為得罪神嗎?顯然沒有。從這樣的信仰現實面與神的動工來看,什麼都追溯到文化內容的起源然後加以責備,是沒有意義的。重點是,這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意義是什麼(不是古代的意涵,而是對我們而言的意涵)?會與信仰衝突嗎?會對信仰發展有負面的影響嗎?還是這只是單純的變成了文化語言而已?

Corey Liu在2018年12月27日分享以下見證:

「最近聽到一件發生在美國的事情。先前有一位白人老太太受邀請去參加了本會的福音聚會,很奇妙地居然第一次去就得到聖靈。在參加了一段時間的聚會之後,有人告訴她,本會是不准過聖誕節的。老太太當場大哭著說,聖誕節是我們一家團聚的日子,你們為什麼不准我們過?從此這位老太太就沒有再來過了。如果今天我們直接宣布,農曆過年帶有太多迷信的色彩,從此不准用任何方式來慶祝農曆過年,有多少人會像那一位老太太從此不再出現?」

如我所猜測的,「禁止守聖誕節」(現代語意:不準在這天團圓、歡樂)這事,已造成了福音的阻礙。

那麼發生在一些人,對聖誕節有邪靈干擾這事的見證怎麼說呢?保羅的觀點是:看這人的良心。保羅不管什麼日期,什麼東西。他認為,你要做什麼,是要看你自己在神面前的良心如何(林前八、羅十四1-12)。自己心還未定時,就去挑戰自己的良心,當然不會有正向的結果。

我們當今要著重的不只是一個文化風俗的由來,更重要的是,對現代的當地人來說,有什麼意義?這意義與我們的信仰衝突嗎?對信仰可能會造成負面的發展嗎?如此來評估,才能更符合現實的使福音全球化。

—————————————————

後語(2018年12月26日)補充

以上文章有些人沒真的看懂我的意思,所以有做了修改補充。希望這能表達出我的看法。我不是為了反教會的觀點而反。事實上,我自己也一樣沒在慶祝聖誕節。但這對國外的同靈造成了困擾,而國外也有同靈以相同的態度,反對教會過農曆年。沒有抓到重點而只是評批彼此的文化,只會造成教會內的分爭與對立。這不但不利於我們的教會牧養,也不利於福音的發展。

我的朋友提供了相當豐富,眾多學者支持聖誕節與太陽神或其他異教風俗有關的看法。感謝他的補充。不過我個人會支持我所引用的學者對歷史的處理,有以下考量(以下是我的回覆):

我會支持Andrew McGowen的論述,是因為早期教父討論到12/25日,並沒有提到「太陽」的問題。反觀,週日(主日)崇拜,還反而有提到耶穌與「太陽」的關係。因此從基督教內部的討論來看,主日崇拜確實無法與太陽神敬拜分開來看。12/25,卻是愛任紐自己發明出來的觀點,認為耶穌的死與馬利亞懷耶穌是同月同日,算出來剛好是12/25。

當時羅馬帝國神明很多,隨便挑一天都可以拿來與當時的偶像扯上關係。東方教拿愛任紐的觀點用希臘曆法算出的1/6,也可與異教的水節扯上關係,而不與太陽有關?

全國宗教資訊網寫有關主日因著太陽日(太陽神教)的影響,受到亞歷山太的教父支持守主日這事,但發明耶穌是在3/25受懷胎的愛任紐,卻反對守太陽日(主日)這事,可見愛任紐並不支持拿異教的觀點來定節日。但12/25卻是出於愛任紐的發明。

先放下自十二世紀的敘利亞解經解家Dionysius bar-Salibi將12/25聖誕節與太陽神生日扯上關係的觀點(後來成為最受觀迎的說法),我們回到最早期基督教討論的內容,看是否聖誕節真的有如主日受到「太陽神教」的影響?

要與異教扯上關係,實在太容易,因為異教有太多,也有太多日子都是他們的節日。如果我們教會今天定下某日為某個特殊的節日,說不定幾百年後也有信徒看這一段歷史,然後拿個某個異教剛好同一日的節期,就說當時的真耶穌教會受到異教的影響,也不是沒可能的。因為任何日子定出來,都可能剛好與異教的節日是同一日。

將異教與基督教的歷史扯上關係,需要有基督教內部的線索,才能有定案。我看過有太多「學者」就隨便拿個外來的資料和基督教的資料扯上關係,只因著看來類似。今天我們要這樣對現代的基督教或甚至我們自己,都能與異教扯上關係。這並不是正確或可靠的歷史處理。也太多這種亂扯上關係的資料,才使自由神學肆虐,使很多信徒的信仰跌倒。

一個舉例,就有人胡亂的,看起來也很有根據的,論證舊約的安息日不是週六,而週六是後來因著羅馬早期曆法拜土星的影響,滲入到猶太教,部份猶太教又深信占星學(這個倒是真的),所以開始守每週的週六為安息日。因此這文章認為,拜土星的異教觀念,成立了現代的安息日觀。這些根本胡扯,卻看來有理。

因此我才認為Andrew McGowen的歷史處理才是正確的:不胡亂扯入異教,而嚴謹的檢視在基督教內部的討論中,是否真的是以異教的觀點來定出這節日。

再舉個最原先基督教推論出12月25日為聖誕節,實際上與羅馬太陽神無關的一個論點。愛任紐是西元130-202年的教父,也是第一個提出12月25日是聖誕節的教父,比羅馬皇帝Aurelian來的早,而12月25日會成為太陽神的生日,是由Aurelian在西元274年定出來的,晚於早就已經在基督教出現的12月25日聖誕日。太陽神的生日,卻被後來的人說成是基督教聖誕節的由來,並且成為最受歡迎的說法,實在缺乏正確的歷史批判。

看起來,聖誕節在早期基督教內部的討論中,並沒有與太陽神扯上關係。但主日崇拜,就很可能有。

註:有底線的文字,就是資料來源的網址,可點進去看,因此我不再另外提供資料來源。